春夏季流行季节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腾龙娱乐官方中国有限公司期家长必读!

2024-04-24 22:02:29

  腾龙娱乐官方近期,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 A 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

  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 d,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

  病原: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为CV-A2、4、5、6、8、10、16 型和 EV-A71 型,CV-B 组1~5 型也可致病,较为少见,埃可病毒3、6、9、16、17、25、30型也可引起此病。

  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传染性:潜伏期为3~5 d。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 1~3 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

  传播途径: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1、发热:起病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体温特别高时甚至会发生高热惊厥。

  2、咽痛:咽峡充血特别明显,舌腭弓、软腭、硬腭及悬雍垂处有灰白色的小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天破溃为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

  3、拒食,流口水:患儿咽峡疱疹1-2天后会破溃形成小溃疡,造成咽部疼痛,婴幼儿不会诉说,通常表现为拒食及口水增多(减少吞咽所致)。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系很近,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1)控制高热,体温38.5 ℃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药物降温。

  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 h,24 h不超过4次。

  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不常规推荐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预防为主,一般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大部分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一般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暂时没有针对性疫苗接种。6月—5岁适龄儿童可至预防接种门诊咨询接种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预防因肠道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1、注意口腔卫生: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通过粪-口或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如经常淡盐水漱口、正确刷牙等。

  2、预防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所致,若周围存在该病的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应注意保持距离,如避免共餐、使用同一物品、长时间同处密闭空间等,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3、提高身体抵抗力: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除了需要病毒感染,还需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可发病,故在预防该病时,需通过充足休息、注意保暖及适当体育锻炼等方式,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毒的入侵。

  3.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1.低热优先选择物理降温方式,可帮助孩子温水拭浴,适当减少衣被散热,不建议用冷水擦拭,禁用酒精擦拭降温。

  2.高热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退热。(有热惊史的小朋友肛温超过38.5℃;没有热惊史的小朋友可先选择物理降温,超过39℃时再使用药物退热)。

  如果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手脚发凉,皮肤发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